胡士托風波Taking Woodstock
標籤:
家庭溫馨
款款柔情的大大盛事 胡士托風波Taking Woodstock
導演:李安
編劇:James Schamus(色戒)
演員:狄米崔馬丁 艾米里荷許、伊美黛史丹頓、尤金李維、傑佛瑞狄恩摩根 、李維許瑞伯
在拍了斷背山、色戒多部悲劇之後,李安坦言想拍一部比較輕鬆的喜劇,於是在冰風暴跟與魔鬼共騎之後,再度接拍另外一部以美國文化為主題的電影,本片改編自以利特泰柏的回憶錄,他也是而今年胡士托音樂季的創辦人之一,今年正好正值胡士托音樂季40周年紀念,對於台灣觀眾來說難免對此音樂季生疏,對於老外而言可以說是他們歷史上一大盛事,代表著他們時代文化上的另外一種變遷創舉。
男主角是一名設計師,偶而回家裡幫忙付母親經營旅社,並擔任鄉議局委員主席,但是經營不當常常入不敷出,因為某個小鎮放棄音樂季,男主角無心插柳柳成陰,音樂季意外在胡士托舉辦,頓時所有的債務迎刃而解,甚至還撈了一大筆錢,要表現出一個當時居然有50萬人參予的音樂季實在困難,影片主要是透過男主角的角度去看這個音樂季是如何開始創辦,在過程中經歷了哪些波折,遇上小鎮村民的反對或者是地主趁機哄抬價錢,利用分隔畫面觀察活動進行中的多面貌或者偶而刻意採用紀錄片手法彷彿回到當時情境看眾人是如何一起籌備這個盛事從無到有的紀錄。
影片時間發生在60年代,當時正值越戰時期,嬉皮文化流行的時候,當時的年輕人反戰意識,自我意識大量成長,以愛與和平為口號,追求不受到傳統約束的行為,於是從本片中可以看到當時的文化呈現,男男女女毫不彆扭的在眾目睽睽之下裸體表演怪異的舞台劇,大麻與藥物是基本配備,青年沉醉在迷幻之中暫時忘卻煩惱,搖滾音樂也是嬉皮的重要元素,一向處理小品電影的李安把音樂的部份幾乎是作為陪襯居多,男主角幾乎沒有到演唱會現場聆聽,你也看不見The Who或者Jimi Hendrix等著名歌手現場演唱,卻靠著陸陸續續進入音樂會的遊客玩樂、嘻鬧,在泥漿中打滾那種對於生命自由的熱情,感受到這場宴會是青春熱血還別具有朦朧美的浪漫,整個道路幾乎是車水馬龍,擠得水洩不通,男主角則是被好心的警察載到會場(此處刻意用一鏡到底手法,可以看見路人的打扮都是精心喬裝過的嬉皮風),讓人聯想到台灣現在舉辦的各種音樂季也類似是這樣的狀態,只不過在國外更可說是盛況空前。
在嬉皮盛行年代性觀念性別意識大膽開放,大膽表態性向的李維許瑞伯毫不扭捏的飾演一名變裝癖的同志,雖然是個小配角,不過卻比起他過去作品讓人印象深刻,在這個盛事中沒有人會給予異樣眼光,男主角原本是保守單純,意外開啟他的性取向,甚至還暗示性的大玩3P,編導並無刻意強調同志的部份,簡單的呈現出當時的男女對於性採取開放態度,當然這也許會造成其他問題,然而從另一角度來說尊重了解每個人對於性向是需要寬闊的胸襟,於是配角才這麼說著,就是人們因為有太多自我觀點,所以才看不見整個宇宙。
李安導演從喜宴、推手等片中從來不忘傳統家庭觀念,到了胡士托風波也不例外,原著中男主角的性取向部份刪除甚多,對於家人的部分較多陳述,男主角的所呈現性格跟態度就是一般東方人所表現的言行舉止,即使在外地工作還是要回家撫養父母十分孝順,此片的父母親形象可以說是喜宴的翻版,因為時代問題父母親經歷過苦難戰爭處理事情的態度保守,便與兒子的情感產生隔閡,因為這場音樂季才了解父母親的想法,母親寧願積欠債務也不願意把儲蓄多年的老本拿出來還債,此種行為對於東方社會的老人而言時常出現,其實有點心酸,畢竟辛苦了大半輩子只希望晚年可以好好享受,伊美黛史丹頓演出媽媽的角色很搶眼,講著一口猶太英文口音,認真中帶著可愛,老夫老妻在雨中跳舞很俏皮,飾演父親亨利古德曼演技也不俗,嚴肅的表情從來不會多說什麼,只希望兒子好好過他的生活,此處的親情描寫平凡卻動人,一個簡單的擁抱輕易的打動人心。
胡士托風波可以說是一部很李安的電影,把一個原本可能是激烈澎湃的盛事用著柔情的角度去呈現可以說是另外一種味道,我們沒有看到瘋狂搖滾,卻感受到當時年輕人對於生命自由不拘的狂熱,胡士托風波讓你感受到嬉皮文化的呈現,也讓你感受到生命是可以活得更開闊奔放的。
★★☆
評分標準
★★★★經典買DVD收藏吧
★★★☆佳作可以推薦給你朋友
★★★去電影院瞧瞧吧
★★☆有缺點還可以更好
★★ 有空再看還不遲
★☆租片即可
★看電視就好
☆連快轉都嫌麻煩
2 comments
這部作品真的很棒!
我也有發表一篇關於小說與電影試映會的觀後感,
歡迎來逛逛 http://whereyou.pixnet.net/blog/post/25147944
只能說我不了解當時的文化
(因為我覺得蠻無聊的)
不過卻對美國有新的認識
張貼留言